大地顫栗滿目瘡痍。
8.0級的地震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使得四川境內上千座水庫出現不同程度的震損。國家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水利抗震救災重任在肩。為了震損水庫安全度汛防止次生災害帶來巨大損失根據水利部部署淮委援川震損水庫應急除險方案編制兩個工作組的14名設計人員、4名司機火速開赴德陽地區為其轄內的29座潰壩、高危水庫及時制定出應急除險方案排除影響度汛安全的險情以確保水庫安全度汛和下階段的災后重建順利開展。
排除艱難萬險進入庫區查勘“一定要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根據四川震毀水庫除險指揮部安排淮委支援四川震毀水庫除險設計兩個工作組負責位于德陽市轄內綿竹市、什邡市、廣漢市和旌陽區等四個地區有潰壩、高危29座水庫的應急除險設計工作其中大部分水庫位于地震災害嚴重的綿竹市。
由于此次查勘的水庫是小(1)、小(2)型數量多加上地理位置偏遠給查勘工作帶來了一系列的困難。為了準確掌握水庫出險狀況兩組人員只能自備干糧、水克服余震不斷和路途險惡的困難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壩址間。
在查勘過程中有些進庫道路已經受毀大家要下車清理被滑坡的滾石阻擋的進庫道路甚至徒步幾公里才能到達水庫壩址區。
查勘位于什邡的公墓志水庫時由于壩頂啟閉機房倒塌阻止了壩頂道路的通行且由于壩坡較陡壩坡面濕滑設計人員在查勘返回途中滑倒爬起來一看“水庫已經放空離庫底淤泥有17、8米的高度當時嚇得魂都丟了摔下去可不得了”后來借助倒塌的啟閉機房伸出的鋼筋才得以安全返回。
“鋼筋顫顫悠悠但勉強支撐著還能過去”想起這一幕很多人還心有余悸。
地震造成水庫壩體縱、橫開裂有的達到幾十公分以上“一不小心腳就陷入裂縫中”還有的人因此而摔傷。
有些水庫由于沒有任何地質資料他們只能自己動手利用簡單的挖掘工具在大壩上、下游坡表面取土帶回住地再進行細致研究;對于那些沒有任何設計圖紙和文件資料的水庫設計人員只得利用皮尺現場逐一丈量大壩斷面和坡比。
“站在水庫大壩上看見四周房屋倒塌一片廢墟心情很是沉重”設計人員告訴我們這對他們是很大的震撼。從這一刻開始設計工作不單單只依靠冷靜和理性了還夾雜著深厚的感情“一定要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任務讓水庫安全度汛” 。
技術資料的匱乏是重要難點“工作最大的壓力就是沒有基礎資料”
這些小型水庫大多建于上世紀50、60年代以及“文革”時期有很多是當地老百姓用石磙壓出來的“資料嚴重缺乏”設計人員也很無奈。
景頂水庫是建于70年代的小(2)型水庫地震后庫區滲漏水庫無水溢洪道和壩體高程只差一米計算300年一遇洪水也到不了溢洪道。“資料就一頁文字說明沒有任何圖紙到現場復核以后發現上面還有錯誤”設計二組組長孫勇皺著眉說“一個圖都沒有做出的東西怎么讓人信服我們到現場用皮尺、羅盤以最簡單的方式測了一個最原始的地形圖拍了照片回到住地用CAD勾描出來只查勘景頂水庫就用了半天時間。”
不光測量還通過電話詢問向當地離退休老同志了解情況原來1981年長江發生大洪水(相當于1954年淮河大水)景頂水庫溢洪道曾經溢流過但水庫本身存在問題并不很大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工作組根據歷史遺留問題和調查情況來綜合考慮對癥下藥。
“掌握這些基礎資料對問題的把握太關鍵了下刀下狠就過了下刀不到位又很危險”看得出這些資料對他們來說有如獲至寶的感覺。
水庫本身技術資料少查勘中必須細之又細所有險情都要看到像景頂水庫這樣資料匱乏的其他小型水庫還有不少除了通過現場查勘能掌握的以外設計組成員使出了渾身解數包括利用資料判斷參數、摩擦系數等。而在此次查勘中除了土壩以外還有重力壩、重力式的溢流壩壩型多也給設計增添了更多困難。
水文復核是此次工作又一大難點。29座水庫都要進行水文復核做來洪和過洪的調洪演算工作量非常大但去的人里沒有一個是搞水文專業的。“當時就急了實在不行就只能自己學著搞”。幸而這項工作取得了四川省水利勘察設計院德陽分院的大力支持工作組先考慮出設計方案由德陽分院進行調洪不合適再重新調整方案后進行調洪這樣相互交流配合下在短時間內完成了這項基礎性工作。
由于時間緊任務重來不及深入琢磨工作組通常只能在現場查勘后就立即敲定方案回去后討論再做細微調整以提高工作效率加緊進度。
應急除險方案與災后重建和當地規劃相結合
水利部設計協調組要求四川震損水庫應急除險方案必須要在6月5日之前做完方案通過審查之后要在6月20日汛期來臨之前把應急除險的施工完成。并且震損水庫應急除險方案的設計一定要確保度汛安全但是也要跟災后重建工作有機地銜接起來。
工作中設計組還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充分結合當地規劃。同時在設計應急除險方案的時候考慮當地的規劃和災區的實際情況對物料的使用、庫區地形以及進場公路等都要進行仔細查勘以確保在15天能夠實施完成。
“漢旺鎮柏林水庫是在這次地震中損毀嚴重啟閉機房倒塌溢洪道閘墩斷裂工作橋和交通橋斷裂壩體出現兩處滑坡最大裂縫達40公分。”設計一組組長胡兆球告訴我們“設計時我們考慮將方案的安全度汛和災后重建結合起來”。
考慮到溢洪道已經報廢壩體不能承擔擋蓄洪水的能力結合災后重建先期拆除該閘并在閘址處開挖口門連接下游尾水渠泄放洪水即口門(明渠)布置于原溢洪道控制閘址處。
分析水文帳計算50年一遇設計500年一遇校核還要考慮洪水下泄過程中對下流的影響。
對壩坡實行減載頂部挖除。
……
設計報告中他們還提出如下建議:
由于柏林水庫震前已帶病運行震后震損嚴重2008年不具備攔蓄擋洪能力應急處理方案采用開挖口門及時泄放來水同時考慮對裂縫表層進行封閉處理。柏林水庫興利庫容201萬m3擔負下游0.9萬畝農田灌溉恢復水庫功能對災區人民重建家園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建議該水庫汛后盡早實施災后重建除險加固工程。其中還提出了六項具體建議包括進一步復核水文氣象成果、確定水庫設計標準和規模、全面檢測和鑒定整個壩體、拆除重建泄洪道控制閘、鏟除受損嚴重壩段重新進行填筑處理、視情況加固處理放水設施等等。
“設計報告中把應急除險和災后重建結合是工作中我們考慮的一個重點29個設計報告中都對水庫災后重建除險加固都提出了明確建議。”
大災有大愛危難顯忠誠。工作組告訴我們:“災難面前感動人的細節太多尤其看到徐麟祥、林昭、司志明這樣一批已經70多歲高齡還親臨一線的水利老專家們對年輕人是很大的鞭策和鼓舞只要國家需要我們我們責無旁貸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工作做好不要因為失誤給國家和災區造成新的損失” 。